Wednesday, May 30, 2007

我国烟民数量达3.5亿 卫生部呼吁立法控烟

5月31日是第20个世界无烟日,可是无烟的日子仍然遥不可及。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是世界上烟民最多的国家,有3.5亿人喜好享受吞云吐雾的感觉,并因此制造了5.4亿被动吸烟者,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大约有7亿儿童呼吸的空气遭受二手烟雾污染,这种情况在家庭环境中尤甚。我国参与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家中和公共场所受二手烟危害的比例分别为43.9%和55.8%。

我国吸烟人数为3.5亿。根据研究推算,目前我国人群中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可高达5.4亿,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 1.8亿。比较1984年、1996年,2002年全国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虽然人们的吸烟率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但被动吸烟状况没有任何改善。

城市和农村人群接触二手烟的比例分别为49.7%和54.0%,农村高于城市。有20个省份50%以上的人接触二手烟,其中青海、甘肃、山西、陕西、吉林、内蒙古等北方地区比例高于60%。

家庭、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都是接触二手烟的地方。根据2002年调查,被动吸烟人群中,82%在家庭中、67%在公共场所、35%在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

在被动吸烟人群中,因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不同,在各类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也不同。被动吸烟的女性90%是在家庭中接触二手烟。20~59岁男性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最高。和199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人们在公共场所接触二手烟的比例上升。

我国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

人们对吸烟的危害已经有所认识,但是对于二手烟的危害却并不十分清楚。履约办提供的“2007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说,我国每年死于被动吸烟的人数超过10万,每一个凋零的生命就是一条拒绝被动吸烟的重要理由。

有关专家介绍说,卷烟点燃时会产生极高温度(900℃),这时产生的烟草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包含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有40多种物质具有致癌性。美国的研究也表明,二手烟雾中含有几百种已知的有毒或者致癌物质,包括甲醛、苯、氯乙烯、砷、氨和氢氰酸等。二手烟雾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A类致癌物质。

很多人认为,只要吸烟人数少,房间面积足够大,危害就可以减至最低,甚至没有危害,也就是说,存在“安全暴露”水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每燃烧一支卷烟所形成的烟草烟雾中含有的苯并芘高达180纳克(1纳克=10-6克)。这在一个30立方米容积的居室内就会形成6纳克/立方米浓度,超过卫生标准(1纳克/立方米)5倍。为了将它稀释至容许浓度,就得把居室内30立方米的空气每小时更换5~6次,而目前在宾馆和家庭中常用的中央空调和普通空调均无过滤清除苯并芘等类超微颗粒的功能,一旦卷烟烟雾在室内形成就很难加以清除。

美国通风问题权威机构——美国采暖通风空调工程师学会——已经作出结论,不能依靠通风技术来控制接触二手烟雾的健康风险。因此将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分开、净化空气或装置通风设备等,都不能够消除二手烟雾对非吸烟者的危害。如吸烟区设立在同一建筑物内,暖气、通风、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会把二手烟雾传送到整个建筑物中的每个角落。

应当立法禁止公共场所吸烟
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相信,立法是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关键措施。现在,很多国家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已从公共交通工具、电影院、展览馆、购物中心、银行、学校、医院等,逐步扩展到办公场所(包括政府办公楼、公司的写字楼等),又进而扩展到大众餐饮娱乐场所(包括餐厅、酒吧、夜总会、按摩院等)。

2004年3月,爱尔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建立无烟工作场所的国家,无烟化的范围包括所有的办公室、餐厅、酒吧和旅店等公共场所。不到3个月,挪威的无烟立法也开始生效。此后,在这两个国家的引领下,新西兰、意大利、西班牙、几内亚、毛里求斯和乌拉圭等12个国家相继开展了创建无烟工作场所和无烟公共场所的工作。

然而,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多半出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或细则中,而且内容模糊,执法主体不明,可操作性不强。比如1991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总则中规定:“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或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

2006年10月,卫生部成立了履行《公约》领导小组,并设立履行《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受国务院委托,卫生部正着手修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定后的《条例》将强化有关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

如何在高利税和健康间取舍
不过,现实的挑战远不止这些。有关数据表明,从1987年起,烟草一直是我国第一大税源。2002年,我国烟草行业上缴利税1456亿元,占我国财政收入的8%。2004年我国烟草行业累计实现利税超过2100亿元,与2000年相比翻了一番,烟草业税收占全国总税收的10%。2005年增长到2400亿元。

“如何在高利税和卫生健康之间取舍,将是一项异常严峻的考验。”有专家说,对于政府财政而言,禁烟无疑于自剜其肉。

事实上,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中国就开始控烟,一些限制规章也相继出台。2003年,中国政府正式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两年后《公约》生效,政府是否禁止或限制有关的广告、促销和赞助,是否直接或间接鼓励他人吸烟将成为主要判断标准,国内烟草企业宣传渠道受到进一步的制约。

尽管如此,中国的控烟行动仍被认为处于初级阶段,其重要原因是经济的需要。一个佐证是,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烟草行业仍呈现良好发展之势,不管是产销量还是利润都有很好的数字。比如南部某省省内卷烟企业前4个月共实现利税203.11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销量增长的贡献率约为24.0%,结构调整的贡献率约占72.0%。

一个好消息是,2008年我国将举办奥运会,而从1988年加拿大冬季奥运会开始,“无烟奥运”不仅是一个目标,而且变成了现实。各奥运会举办国在比赛期间对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实行全面禁烟,禁止吸烟及一切与烟草有关的广告。

有建议称中国一流大学应该开放课件服务大众

2003年9月,麻省理工学院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正式向全世界公布多达500门课程的全部内容,世界上无论哪个角落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入该校的专门网站下载和学习这些内容,并且在非营利的前提下免费使用这些内容。而他,正是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创意的首创者。

他就是数十年前由上海赴美,在麻省理工待了37年的工学院副院长俞久平教授。

“大家都能看到,里面就不会乱了”

“这没什么不好,透明度对于一所高校的品质而言非常重要”,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开放式教育协会成立三周年庆典上,俞久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就好比一栋房子,如果要让别人知道里面干净整齐,最好是玻璃的房子,“大家都能看到,里面就不会乱了”。

他的创意来源于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络的兴起,高等教育如何适应IT时代的新变化,成为了摆在美国众多高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那时候正是.com疯狂的时候,很多高校都在想着.com,而不是.edu”,俞久平说,很多学校都把自己看作商业组织,看到的是学校知识的商业价值,总想着怎么去卖,麻省理工学院在寻求应对策略时,摆在校长面前的也不乏MIT.com等计划书。

“策划做了这么久,结果答案很平凡,很没有创意”,俞久平说,往商业上发展不会使MIT到前面去,如果真办好了,几年以后可能也就10名,大不了第5名,领导力方面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恰好在这个时候,他也领导着一个团队寻求策略,联想起小时候看电机工程时的情景,又联系到他在校园里经常看到有些实验室将大堆的旧书都扔掉了,心想这些书在别的地方都是非常宝贵的东西,为什么不给人家?

“想法真的很疯狂,跟.com绝对是背道而驰的,但我想,对MIT有没有好处,对世界教育有没有好处?后来想得很清楚了,是完全有好处的。”俞久平说,对麻省理工学院而言,最重要的是领导力,第二影响力,第三优秀度,而这一创意毋庸置疑会给三方面都带来加分。

稍有疏漏会得到及时指出和更正

但妙法也得要妙人才能接受,在一般人看来,课件是神秘而不可外露的东西,是教师们赖以生存的“两把刷子”,按常理推断,即使得到了学校领导层的首肯,教师们也肯定会群起反对。俞久平想,如果有50%的教授们反对,方案就肯定行不通了。

但他没有料到的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们正是“妙人”,他们一个系一个系去开会,问愿不愿意参与,有什么问题,结果多数教授表示愿意参加。少数不愿意参加的教授,所担心正如一般人想得一样,如果课件内容全部公开,会不会影响我出书的销售量?美国大学就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情形:学生们上课首先要签保密协议,因为任课教师已经跟出版商谈好了,上课内容要出书,笔记外传可能影响销量。

但俞久平用类似于吃鸡蛋看母鸡的道理说服了这些教师,如果课件很好,慕名买书的人只可能更多而不是相反。而且,大多数教授赞同也形成了压力,如果系列课程,第一章有了,第二章有了,第四章也有了,就缺第三章,任教第三章的教授面子上会挂不住的。

好处是非常明显的,迄今为止,开放课件的网站已吸引了全球200多个国家数亿次的点击,全球数百所高校也参与到这一项目中来。对于教授们而言,课件全部公开了,一方面表明他们有信心要让全世界知道他们是最好的教授,另一方面,课件中有错误、疏漏的地方,也会得到及时指出和更正。

而且,由于项目出色,也得到了基金会的青睐,3500万美元的成本中,麻省理工学院只付出了大约500万美元,对于这样一所年开支数亿美元的大学而言,不算什么大数目。而那些走.com道路的高校,当时所立的项目要么已经破产了,要么就是亏了几千万美元。俞久平说,他没有听到有成功的案例。

中国一流大学应该开放课件

“开放课程就应该是中国做,应该是清华北大这些好学校做,中国需要的人数比美国大多了!”俞久平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差距比较明显,学校层次和地域上的差距都很大,一流大学应该开放课件。

事实上,国内已经有高校展开了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合作,在美国IET教育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开放教育协会正在组织力量将麻省理工学院的课件翻译成中文,以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目前,协会已拥有上千名志愿者,并翻译出了数百门课程,协会网站的日访问量也上万次,成为开放式课程计划的美国以外第一大用户。

但俞久平表示,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件在中国不一定合用,还是应当由中国自己的大学来推进。